2017年8月16日早8点,我院地理科学、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与GIS四个专业的6位本科生同学,与来自湖北其他7所高校的50名师生一起从地大出发,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地理联合实习。
【第一站:丹江口市】实习目的,了解丹江口市城乡规划特色与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
8月16日,经过近六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丹江口市,进入市政府会议室聆听负责人的讲解,学习丹江口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了解到丹江口主要历史、区域交通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认识到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源头工程建设所在地,是国家主体功能示范区。同时,还了解到该市部分规划由我院老师领衔完成,当前该市正在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江北核桃江南茶,库周柑橘水中鱼,高山药特平地菜”等差异化发展策略,同时大力发展水资源与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等等生态环保产业。

学习完丹江口的城市规划后,我们来到丹江口水电站,带上安全帽,进入水电站内部深入了解水电站的发电设备以及发电状况。随后乘坐电瓶车进入大坝进行学习。丹江口大坝位于丹江和汉江交汇800米处,整个坝体左边主要负责发电,中间部分进行防洪,右边负责通航。丹江口大坝地势较高,水质优良,同时径流量大,是南水北调的源头工程,但同样,丹江口大坝也面临着保证水质状况优良以及移民安置等问题。随后,我们来到毗邻的农夫山泉工厂。了解到农夫山泉的系列产品和其六大水源地,并且参观了天然水的制作工艺流水线。


【第二站:郧县国家地质公园】——了解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化石形成。
8月17日,我们来到了郧县国家地质公园。郧县国家地质公园全称“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由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它地处汉江中上游秦巴山区,以珍贵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地质遗迹资源为依托,整合县内其它地质遗迹资源,形成了九大景区。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郧县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这里主要陈列了以恐龙骨架复原模型、恐龙蛋为主的一些古生物化石,例如:三叶虫化石,纺锤虫化石、珊瑚虫化石等等。郧县矿产资源丰富,在展厅内,珍藏着许多珍稀的矿物质标本。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恐龙蛋化石发现原址,在参观之前,负责人组织安排同学们观看了一部以恐龙为主角的5D微电影,这部电影以贴切的语言、制作精良的动画效果等生动的感官体验让老师和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白垩纪恐龙的生活环境。随后,我们来到挖掘现场,为了更好地保护化石,场馆内的照明光源全部采用自然光。馆内一长串弧形规则排列的恐龙蛋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地大的侯老师提出猜想,他认为这串蛋迹体现了动物的本性:就像人类母亲无微不至地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恐龙妈妈也时刻关心这着自己的蛋宝宝,以至于边生产边向前移动边回过头去看自己的孩子,防止它们堆积在一起不好孵化,他还提出:通过蛋鸡迹的长短也能判断出这只恐龙妈妈的体型,事后,同学们也有不同的意见,并且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相互交流。
这两天的实习行程安排十分紧凑,通过实际观察和听取讲解,进一步感受到地理学在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大大激发了我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