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2点,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学节”我院活动之一,陈实副教授在8号教学楼8512智慧教室,为大家献上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解析》。我院黎俊玲副书记、黄建武副院长、揭毅主任、张海林主任、刘鹏程主任及谢双玉、程绍文、袁绪英、涂振发、余瑞林、李亚娟、张涛、彭飞飞、许丽丽、李溪然等15位老师以及7位参加湖北省高校国培计划的教师到场观摩。
陈实副教授是目前我院唯一在“智慧教室”上课的老师。我校投资500多万元在8号楼5楼建设了12间“智慧教室”,这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成了液晶智能触控双板、多块高清触摸屏,智能中控讲台、高清录播系统、配套Pad等设备,实现了多屏互动研讨、智能点名、课堂翻转、数据自动采集等功能,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探索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教学实验环境。
本次课的主题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解析”,主要采用小组展示和讨论的形式。学生共分为6个小组,每组7人左右,每个小组的讨论任务在课前确定,各小组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认真讨论,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提炼,形成相关的文章或文档,再以PPT的形式总结出来。在课堂上每组选派1-2名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第一、二小组的展示是面向全班同学,展示完毕后由全班同学共同就其PPT制作、展示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其中不少评价意见相当尖锐和直接。第三、四、五、六小组的展示是在各小组内部进行,每个小组面前都有一块显示屏用于播放PPT,各小组分别讨论形成意见,最后再把评价意见面向全体同学公开提出,陈实老师对各小组的评价意见也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课后,参加观摩的老师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黎俊玲副书记曾出国参加教学培训学习,她对比认为:“就现有的硬件设施来看,与国外高校的翻转教室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学生分享层面上提供的硬件设施支撑还不够。不过,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陈实副教授已经实现了教学模式的翻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被充分焕发和尊重了。”谢双玉教授建议学校扩大“智慧教室”的建设规模,可以考虑建设简化版低成本的,并认为“研究生课程更需要”。教学办秘书朱强老师鼓励更多老师参与到“智慧教室”教学中来:“对于智慧教室的使用,老师们要勇于尝试,下个学期的排课,希望有更多的老师愿意在该类教室上课。”陈实副教授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并指出“高校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还在路上,还有很多要探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