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下午2: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数字技术与精准农业岗位杰出人才,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室副主任陈仲新教授莅临我院,做了题为“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前沿研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太阳集团5493con副院长周勇教授主持,学院王宏志教授、夏天老师等老师和研究生慕名前来聆听,607会议室座无虚席。

本次讲座中,陈仲新教授首先介绍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CHEOS)的相关概念及知识,并且介绍了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统筹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主要涉及高分民用天基系统、高分系统的应用和基于多远遥感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讲解中图表结合,专业的讲解,提纲挈领。在提问环节,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与陈教授就讲座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陈教授切中要点的回答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精彩的演讲以及严谨的治学作风赢得了各位的热烈掌声,广大师生都受益匪浅。
讲座尾声,周勇教授就今日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当下高分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壤类型的研究上提出相应观点。之后,王宏志教授也就高分卫星遥感、高光谱卫星遥感以及多光谱卫星遥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周勇教授就本次讲座做了总结,对陈仲新教授的精彩演讲给予充分肯定。本次讲座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注:陈仲新,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1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毕业,获得理学学士;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参加工作,1999年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遥感、农业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农业、农业生态学、全球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等。主要科学贡献:建立了我国主要作物的遥感面积监测的抽样框架及面积外推系统,提高了全国作物遥感估产系统的运行效率;完善了全国农情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CHARMS),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农业遥感监测系统;较早在国内开展了农业高光谱遥感应用,利用人工神经元网络分类精确识别作物品种及杂草;提出了标准化差植被指数线性混合模型(NLMM),建立了冬小麦亚象元分类的遥感模型,得到较好的分类效果;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影响植被空间分布要素的定量分解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定量分解了植被分布空间异质性对植被空间分布的定量作用;建立了农业空间信息时空连续数据集生成的技术体系,服务了农村信息化等。完成和发表各类论著150余篇(部);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9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主持、参加了50余项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主持和共同主持863课题2项及子课题4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农业部948课题4项、农业部重点项目4项、国防科工项目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等。长期与欧盟及其成员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以及美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多个科研机构开展过合作,曾担任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FAO)技术专家、国际对地观测计划GEOSS全球农业遥感监测专家等。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6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