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霍泽华)11月1日晚,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的万瑛副教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音乐遇上心理学”的讲座。此活动为我校第二十六届心理健康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由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太阳集团5493con部分学生、心理学院部分师生以及一些慕名而来的家长到场倾听。讲座主要就音乐治疗在生理物理、心理情绪和人际社会等三个方面的作用做出了详细的诠释。
万瑛从音乐与人的关系着手,逐步使同学们明白了音乐与人的深刻关系主要来自于音乐对于情绪具有强大影响作用。她说,每个人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是妈妈的心跳,因此,节奏与心跳最为接近的旋律最容易使人放松。之后,她向同学们介绍了音乐治疗的定义与基本原理和它在世界上与国内的发展历程。

万老师谈到,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形式,人可以在音乐中获得自我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并且音乐可以通过种种生理反应达到平缓镇定的目的。更主要的是音乐对情绪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而情绪不仅对人的生理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影响人类对于外界的认知,最终改变认知。
随后,万老师以目前存在的“音乐处方”的问题,向同学们引出了音乐治疗师的治疗方法:他们利用音乐对于情绪产生的巨大影响,按照ISO(音乐同步)的原则,帮助和推动患者宣泄被压抑下来的消极情绪,最终使患者走出痛苦和困境。她强调道,音乐的使用是有个体性的,不可能一首音乐治百病,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根据患者情况的变化随时更换曲目,“‘音乐处方’是不可取的”。

万老师还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小的接受式的音乐治疗,帮助同学们放松并寻找自我。她的介绍与展示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到了问答环节时,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万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并一一作出了详细解答。
万老师在讲座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到:“我想通过这个讲座让大家知道音乐没有那么遥远,没有那么复杂,它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实际上和我们非常亲近,它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东西。”谈及此次来华中师范大学做讲座的感想,她笑道:“学生们挺热情的,也非常好学,提了很多问题,感觉很愉快。”
万瑛,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音乐治疗师、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武汉音乐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和音乐治疗实验室中心负责人,从事音乐治疗、音乐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及临床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