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天铭 黄新翌 林珈玉)10月25日晚,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创新创业助推计划相关政策解读会在八号楼8210教室举行。校团委副书记陶力、前任校团委副书记袁青与两支国赛队伍为太阳集团5493con学子就“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与分享。解读会由太阳集团5493con主持队队长黄云霞主持。

解读会初始黄云霞介绍了“挑战杯”竞赛背景。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随后,陶力就“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政策和往届情况,并结合往届小挑的赛事安排及赛程状况,对小挑目前政策做介绍解读:“‘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即以往所言的“小挑”,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部分,袁青就此强调了参加大挑的学子的必备素质。她指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即“大挑”,参加的同学需要具有踏实稳重的态度,并分享了自己对其的“五性”看法:“五性为自主性、原创性、基础性、实践性及创新性。学子需要主动了解、主动学习、主动实践‘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并对其进行方法创新、对象创新与结论创新的多角度尝试,而在研究方法中可采取先描述后建构、先发现后批判、先小后大等方式。”

在我校两支进入国赛的队伍代表展示研究课题和成果后,15级地理科学类学生朱伊奇在团队人员配置问题方面向老师提问。袁青说:“在团队组建初期,对于团队的组成人员应当谨慎选择,只有与能够放心的伙伴一同努力,才能在‘挑战杯’与‘创青春’中有所成就与突破。”

据悉,本次解读会作为太阳集团5493con创新创业助推计划的首次理论助推,将有系列理论助推及经费助推后续相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