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郝日虹)9月26日,在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旅游局承办的中美湖泊休闲旅游合作对话会上,《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盘点国家及区域旅游竞争力排名、关注在线旅游发展态势、聚焦旅游业新规颁布实施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2014年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以专题形式,对文明旅游进行了深度调查、细致解读和理性剖析。
《报告》发布人、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胡静教授介绍说,为清晰地展现全国31个大陆省域及全国15个副省级重点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并为推动各地旅游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课题研究小组借鉴世界经济论坛国际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思路和方法,建立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省域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及重点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各区域现实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还十分关注旅游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发展环境以及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人”。在选取指标时,不仅充分考虑了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综合性,而且兼顾了可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报告》分析结果显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广州、成都、厦门、杭州、武汉、青岛、西安、南京、宁波。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首次将在线旅游业以新业态的形式纳入到产业分析中来。
《报告》表明,在分享经济浪潮下,在线旅游的迅猛发展正在颠覆传统旅游业的格局。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077.9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8.9%,并且未来几年仍会保持较快增幅;在线渗透率达9.2%,较上一年增长1.7个百分点。比方说,传统酒店业纷纷通过“触网”,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提升入住体验;5A级景区和传统旅行社则注重应用网络新媒体进行营销。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5A级旅游景区官方微博开通率达96.91%,微信公众号开通率为90.22%。
“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让企业经营模式融合、整合明显,也意味着未来的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要确保在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得在改革管理机制、明确监管主体、丰富产品类型、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构建服务平台等方面下功夫。”胡静强调。
此外,《报告》还结合当前旅游业的热点问题和国家宏观战略,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譬如,着眼于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报告》提出,要构建丝绸之路旅游带,深化国际旅游合作,通过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再者,《报告》还强调,要健全旅游安全保障及应急机制,从旅游安全法规、安全预警、安全教育、紧急救援、事故救济等方面着手,为游客织就一张更为牢固的安全防护网。
据悉,《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项目成果,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研制发布,自2012年起每年发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