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郑天铭)7月14日至7月17日,华中师大城环罗田寰宇社会实践队在平湖村、大垸村和粉壁坳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考察由平湖乡乡长王继红,平湖乡妇女主任陈利霞和罗田寰宇社会实践队带队老师金鑫老师提供帮助。罗田寰宇社会实践队队长郑天铭,调研组组长邓扬、李田和调研组成员实地调研。
调研首日,调研组组长邓杨、李田采访平湖乡乡长王继红,初步掌握了当地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和村民对垃圾处理支付意愿的现状。“政府为每家每户都发放了垃圾桶,并在街道上设置垃圾收集点,定期安排清洁员收集处理,村民们都积极支持政府的工作,能够有效地利用政府提供的公共设施。但是村民良好的习惯是需要时间养成的,垃圾分类的知识也需要时间普及深入,因而在当地垃圾分类处理还未大范围地铺展开。

在随后的调研过程中,平湖乡妇女主任陈利霞带领调研组成员及随行记者进入大垸村和粉壁坳村实地调研。大垸村村民告知记者现下的环境卫生状况已大有好转,大家都能将生活垃圾扔进制定的垃圾桶,能够将一些简单的垃圾分类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但仍不能较好的进行分类处理。在粉壁坳村,在与当地村民的沟通后,随行记者了解到当地有这样一条“卫生三八线”。据悉,由于部分村民长期在外打工,极少有时间回到乡里,因而导致门前垃圾无人打理,配备的专门清洁人员也仅是做到初步清洁,如此,有人居住的人家和无人居住的人家门前的卫生情况就有了鲜明的对比。随行记者走访整个村落,发现卫生三八线的确不是个例,外出打工的农家房门前沉积沙堆、细碎垃圾无人清扫的情况熟实常见。

回到平湖村后,调研组成员与随行记者深入试点农家采访,了解到部分已设置垃圾处理点的农家每年已支付相应的垃圾优化处理费用,他们表示对于目前的垃圾卫生状况较为满意,并希望将其推广,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也能够进一步细化宣传。
历时4天的调研之后,罗田寰宇社会实践队的问卷调查实地求证工作已基本结束,调研组组长李田、邓杨表示将在随后的社会实践中进行数据的整合处理与归类分析,在调研报告中形成预判性内容及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