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下午四点,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工程系周敬宣教授在我校太阳集团5493con406学术报告厅进行了一场题为“区域环境的容量、压力、承载力的量化分析”的讲座。参加本次讲座的有罗静院长、张毅老师、张海林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和博士生,张海林老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一开始,周教授就给同学们解释了什么是“新常态”,即在研究环境科学问题时将环境和经济相结合,以此达到双赢的效果。在讲座中,周教授讲到:“区域环境的容量、压力、承载力的量化分析,是环境信息、规划、管理系统集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解决环境问题最核心的是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法规与执法,将硬技术和软技术相结合,共同致力于环境科学的研究”。在研究环境问题时,我们应当将环境监测、规划、管理、法规放在重要位置,利用互联网收集海量环境数据,注意时间、空间、技术以及指标的影响,进而进行区域环境的容量、压力、承载力的量化分析。在讲到环境科学方法论体系时,周教授强调动态化、空间化的环境规划管理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容量,进而可以释放新的发展空间。期间,周教授也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的概念,使我们更加明晰了解量化分析的体系。
随后,周教授就这个方法论体系,以“东莞市大气污染物减排规划”为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GDP-PM2.5达标为约束,对东莞市大气环境容量、压力、承载进行量化研究,让我们更加理解了环境容量、压力、承载力的量化分析过程。
本次讲座在周教授和我院师生的讨论中结束。关于周教授的环境容量、压力、承载力的量化研究的讲座再次给在我们学院师生间激起了学术涟漪,促使我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的解读,和对环境科学学术研究的体会,鼓励我院学生做一个复合型环保人才。
周敬宣: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2006年-2010年)国家教育部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周敬宣兼任第十届、第十一届武汉市人大代表和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兼武汉市环境科学学会常委等工作,对湖北省、武汉市的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提出多项议案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