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贵雄)实习生活过得飞快,转眼间已接近了尾声。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感触颇多,收获甚丰,其中关于课堂方面的感触与收获最多、最深。
被分配到高二年级实习是我没有想到的,从最开始的疑虑、担心到后来与同学们熟悉、亲近,再到最后的打成一片,我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从畏惧课堂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是融入课堂、享受课堂的强烈愿望。

在课堂上,碰到的是一群“无所畏惧”的学生,他们会抛出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打乱原来的计划,会干扰我在课前预设了很多次的课堂模式。虽然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授课进度,但这些问题正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学习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课堂往往与学生的兴趣之间的交集较大,因而课堂效果、课堂氛围都较好。比如,我在讲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当中的气温日较差时,忽然想到了我的家乡,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的甘肃武威,讲到了中午时分人们着短袖、短裤,而晚上睡觉时还要盖厚厚的被子这样的生活场景,于是同学们显示出了巨大的好奇心,提到了诸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该气候区降水稀少,那么生活用水从哪里来、居住在该气候区的人们多久洗一次澡”等这样的问题。我无意间提到的一个例子引发了同学们一连串的提问,这完全超出了我的预设之外,然而效果却是出其地好。
由此我觉得课堂的确应该是活的课堂,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而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对于我们而言,如何把握生成式课堂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更多的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