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实习基地】8月20日,联合实习队伍从神农架开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基地。达到秭归基地后,褚喜彬站长给为队员详细讲解了秭归基地的基本概况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基地。吃完午餐,联合实习队伍就前往链子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侯林春老师为队员进行地质地貌知识的讲解。一进入链子崖公园的入口,就有一座链子崖石碑,石碑的基座为一座有流纹状的巨石。该石头为生物化石,是中元古界铁岭组叠层石。先关研究发现,叠层石明暗纹层对厚度呈周期性变化,这些周期性变化被解释为月节律和季节节律。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得到古天文信息,如10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晚期,一年至少有516±20天,一个月有40天等信息。通过这一讲解,同学们对叠层石有了全新全面的认识。

同时,侯老师还介绍链子崖有一处裂纹,学者们为了测位移,用链子绑着,也就有了链子崖这个名字。也由此引发了大家针对地质公园的价值的畅所欲言,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大家最后得出结论,地质公园要有地质遗迹、科研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等。老师讲解完知识后,大家一鼓作气登上了链子崖的顶峰,欣赏着这里的美景,一览众山小。登顶后,大家更加领略到这一真理:站得更高,看的更远。
【泗溪生态景观】21号早上我们来到了泗溪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后改名为三峡竹海)。中国地质大学侯老师介绍道,整个景区沿大溪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1公里。又因其地理区域独特,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风景独特,被誉为“三峡地区的天然氧吧”。在泗溪景区有很多溶洞,关于成因,同学们纷纷讨论,各抒己见。最后侯老师以其中一个为例,为同学们仔细阐述了溶洞的成因。此地寒武纪石龙洞组的岩层顶部为黏土层和部分含土灰岩,由于黏土层透水性差,水不易向下渗透,只可左右向流动,长年累月流水溶蚀,水平方向上就形成了很多溶洞。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学们对此地溶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习总结大会】
21号晚,参加野外联合实习的所有院校师生齐聚秭归实习站,对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大会之初,主办方中国地质大学的侯春林老师带领所有师生共同梳理了一路走来从丹江口水库、郧县国家地质公园、神农架、大九湖到秭归等地的所有实习内容。各个高校的老师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悟,纷纷表示对活动组织者的感谢,对国家给予支持的感恩,对众学生未来的期望。武汉大学的郑永宏老师提点大家珍惜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学好基础知识,继续在地理学科上做出自己的贡献。湖北大学的庞静老师鼓励学生学习实习带队老师的不怕吃苦、努力学习、不耻下问以及终身学习的精神。我院学生也一一上台讲述了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对主办院校的感恩之心,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对同伴的感怀之语。此次联合实习总结大会也在大家的掌声中落下帷幕。8月22日启程回汉,实习圆满结束。

后记:2017年湖北省地理院校联合实习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在鄂8所高校50余位师生参加,时间为8月16日—22日,实习内容包括地质地貌、资源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本次实习为首届,2016年下半年开始实质性启动,我院杨振、罗静等老师参加了各项筹备工作和学生指导工作。黄建武副院长、各系主任及学生口老师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