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我院宜昌野外实习的第十一天,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渐入尾声。相较于连日来高强度的地质地貌实习,今天以水文观测和土壤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实习强度就显得轻惬许多。
清早,由宜昌当地旅行社派出的导游便与实习队伍同车,向三峡西陵峡中段长江南岸黄牛岩下的三斗坪镇黄陵庙景区出发。黄陵庙,古称黄牛庙。这里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有关长江三峡特大洪水水位等重要的水文遗迹和实物资料,可以说这里是长江三峡地区水位变化的水文资料库。这些资料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正在兴建中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水文依据。此次水文实习的目的正是在于查看1870年特大洪水的洪痕,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水文调查的方式,更深刻地理解洪水研究的操作。简单参观景区后,张海林老师就在庙内集合实习队伍,就历史洪水调查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水文实践课。身处历史的遗影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历史洪水调查的理解更为透彻更为丰富了。

黄陵庙之行的确获益匪浅,不过实习队伍在庙内稍事休息之后,便立即前往土壤实习的地点。此次土壤实习位于黄陵庙景区附近的荒地,为更好地观察土壤剖面,伍铁牛老师带领实习队伍爬到了半山腰上。虽然实习的环境艰苦,但是伍铁牛老师趣味横生的讲解却让同学们受益良多。
当日土壤实习的结束也宣告此次宜昌野外实习的土壤实习部分全部结束,有同学表示“此次土壤实习让我们亲身经历土壤取样、分析调查的全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感觉真的学到了很多”。虽然土壤的实习部分结束了,但是水文实习和地质地貌实习还在继续,相信实习队伍会在倒计时阶段保持热情,踏实实践,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