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转眼间,实习已经过去了一小半。被自己预想中的疲惫无聊取代的是无尽的新奇和憧憬,每一天都会去不一样的地方,不同地方又有着不同的惊喜和快乐碰撞出来,等待着远道而来的我们去发现、去品味。
与地质地貌穿插实习的是我们另外两门课:水文和土壤。相比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质地貌,水文和土壤就显得十足地接地气,因为水和土壤在我们生活中算得上是司空见惯了。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更加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如此平常的事物之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呢?我们拭目以待。早些时候已经查过天气,报道的是大雨转暴雨,但事实上呢,只下了一点毛毛雨而已。原来天公也有打折扣的时候呀,让我们再盛夏时节也体验了一把江南水乡烟雨蒙蒙、诗情画意的韵味。细雨如酥,轻轻地抚摸着来自异乡学子青涩的脸庞。我们似乎听懂了细雨的低语,于是也很配合的收起来正要撑起的雨伞,任蒙蒙细雨丝划过额头,脸颊,继而发烧,衣襟,脚尖。我们拾级而上,走进了并不怎么茂密的树林,在铁牛老师的带领下凿出了一个剖面,接下来便开始了各项参数的测量。从剖面厚度到干湿度、紧实度、土色、泡沫反应状况等。让我们感受到无尽新奇的不是陌生的仪器,也不是生疏的操作,而是真正将书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的那种无尽的快感。比如说土壤的结构,也许之前我们仅仅是把它背了下来: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但通过观察明显的分层,结合分层出现的原因,我们已经能够理解性地把它记下来了,而不仅仅是几个抽象的名词。只能说,大自然的确是天然的试验田,可以交给我们无尽的知识。
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中能够更多地从大自然中发现知识,丰富体验。
张喜平
(二)
然而,在这些地貌景观给我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如何保护好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这些财富,如何让生态环境和经济都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溶洞资源不能仅是开发利用,也应该更好地保护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无疑是为了开发利用,但如果没有保护,则开发利用的行为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甚至消失,那么开发利用则失去了对象,或者降低了开发利用的价值。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财富,不加以开发利用,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但乱开发利用就会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以保护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保护应该放在适当的位置。但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在开发利用中,有一些建设性的影响资源的原始性,我认为未尝不可,关键是要把握影响度,
当影响度直接危胁到资源的完整性,特别是危胁到核心资源,又可称最有价值的资源时,开发利用就应该慎之又慎,此时保护则应上升为第一位。
马海娟
(三)
“青山绿水依旧在,白舸千帆入画来”在看到三峡的那一刻,便惊住了,三峡的美是我所从来没有见过的,美得那么惊心,那么震撼。或许是我们运气太好的缘故,雨后初霁的三峡青山云雾缭绕,气蒸梦泽,宛若仙境一般的不真实。
三峡没有印象中的猿猴哀啼,如泣如诉,亦没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畅快淋漓,我所见过的是不一样的三峡,不似这般壮阔,这般悲戚,它只是安静的,梦幻的,没有任何波澜。突然明白了“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原来这不是想象中的画面;终于体会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画面,原来竟是这般如诗如画。长江珠冠-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以前只听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今只得见位于长江上游,三峡之首的西陵峡,一艘艘游轮从此处顺长江漫游到重庆,虽无轻舟过万重山的波澜壮阔,却也是游轮艘艘穿三峡。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