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家新)得知这周就要上课了,老师给了两周时间准备。让我们从练习开始着手,总结知识点把握相关重难点,才开始写教案备课。做到有目的的把知识传给学生,而不是把课本上面的都统统讲一遍,那样可能会有些浪费时间,也可能突出不了重点。
得到了这一指点,我们一下子明白了,书上的知识点虽然繁多,但一定要把握重难点,而重难点的考查,从练习或习题入手就可以挖掘出来。
于是开始把相关的题目找出来做,我要准备的是区域地理南亚这一块的,找来相关习题做了不少,再总结出来重难点。发现从做题入手真的能够体会出重难点,重点常常涉及,难点往往卡住。从做题入手,才能够从学生的思维把握知识,思考得更多更全面,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问题所在或学习的困难所在。
把握了知识点和重难点,开始着手写教案备课了,首先是课堂引入。南亚是古印度所在,是佛教发源地所在,可不可以从这里入手,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呢?佛教就想起西游记,不如截取一段西游记视频,而这点都是可以做到的,从取经引入,提及古印度,来到南亚的学习……
接下是南亚自然地理,知识点如何安排,从地理位置开始,下一个是地形?又该如何链接转折呢?为了避免讲课卡壳这些都要考虑。接着到气候的知识,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旱雨季的时间及其成因。部分内容可进行画图分析,引导学生准确学习和记忆。最后是三大河流及资源学习,讲河流时候注意提到是两大流域,其中的支流干流等等,以及发源于我国而流经南亚的大河,适当补充河流补给相关知识……
思路安排好了,动笔写了一遍草案之后,又仔细阅读,剔除语病和表达不顺的地方,查漏补缺,安排上课时间与知识点,做好了这些才感觉松了口气,然后给一起实习的同学阅读参谋,补充意见。
最后是课件的制作,好的课件可以成为教学利器,课件的制作也是教师技能的一部分,做课件之前,先参考别人怎么做,然后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增加自己要讲的知识,剔除不需要的,修改完善课件使之能够达到自己可以完全把握的程度,再给小组成员查看和询问补充、修改。这才算是把课件给做好了。
把教案写好,板书设计好,课件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告下一段落。再给指导老师看,听取意见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要上好一节课可真不易,准备工作马虎不得,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从容淡定,把课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