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家新)今天开始讲新课了,讲的内容是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上课前,指导老师王老师先是让课代表准备一张大的世界地图挂在教室里,有图有真相才好讲,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比较高。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时刻应当记得结合地图。王老师在上课前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教育。
讲课的主要知识有对大洲大洋的整体认识,洲界线及其地理位置,各大洲大洋的轮廓和主要经纬线等。一上课,王老师先是强调本节标题,然后让学生阅读下面文字,让学生们从整体把握本节知识要点,之后又讲解了岛屿、半岛、大洲及大陆的概念及区分,利用具体的世界地图来讲解区分,这让学生们既了解了相关概念,又从具体事例进行了区分,这也给了我们启示,讲解的时候要紧扣教材,紧扣事例,这样才能更具体更清晰的认识。
“给他们搞点事做”王老师用自己的话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来解读的很到位,更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七大洲的轮廓图如果从赤道看可能没有人会错,但是从南北极就相对难认一点,王老师让学生们分别将从北极、南极,水球、陆球各个视角看的大洲大洋都给标注一遍,看似简单,其实无形中复习了几遍轮廓图,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记忆。这种灌输和巩固知识于无形的技能,正是我们实习老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
王老师除了注重学生的参与,还注重把握课堂的节奏,因为这节课内容较简单,所以节奏较快,比如讲到洲界线,引导学生一个一个的找,先从亚欧、亚非到南北美,再到南美与南极洲,让学生们一个个寻找并标注,再到大洋的分界线、重要的经纬线,同样是寻找标记,一直到最后的大洲大洋与经纬度关系的记忆,一直调动学生的动手。整节课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们也在这样的节奏中收获了源源不断的知识。
这节课让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南极洲的烟斗了,“看南极洲的形状像什么?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嘛,是不是像个烟斗?”这时整个课堂都沸腾了,的却是啊。“然后烟嘴是60°W,往上是南美洲;烟斗放烟的地方,那个凹下去的部分,正好是180°经线,然后再一次判读其他的大洲大洋……”。这样的烟斗南极洲,又有几个学生不印象深刻呢?这点提示我们,地理的记忆和判读可以借助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具体事例或是口诀顺口溜之类,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
讲课就是应当尽量使课堂生动,还要具备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王老师的这节课很有借鉴意义,我们收获的当然不止这些,笔不尽言。接下来的课程肯定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我们,继续期待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