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阁承艳)黄梅一中实习,上课的机会确实很多,当然也不是全然无老师指导,只是高一本来就不是很重视文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锻炼的机会会很多,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如果说高一是我们施展拳脚的地方,那么高二则是我们学习知识和教学过程的地方。
高一实行课程改课的模式,所以大致分为两种模式——导学案和PPT,我们要分工合作帮老师把导学案做出来,课件和教案则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而定。第一次讲课,我们主要是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我准备的是PPT,而其他几个班则是导学案,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两者结合,我们都是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不过上课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出师不利。上午,第一节佳晓的课,精心准备了很久的PPT,居然由于投影仪的故障而无法播放,还好佳晓随机应变能力还挺强的,她只能放弃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而转为板图板书为主。而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们主动起来回答问题比请如来佛祖还要难,可是这样的方式很不错,佳晓问:“有没有人起来回答一下?”学生齐声说“没有!”“那有没有人推荐那位同学回答呢?”于是班级里顿时活跃了起来,大部分同学都会指向班级里的活跃分子,然后下一个回答问题的人又该怎么找呢?于是又有这样的对话:“站起了的人再推荐下一个同学。”这样的方式很不错,在不同的班级实验后得以证实。不过问的方式可以多样,比如有的同学不会回答,就让他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如果有的学生只找自己附近的学生回答,那么就要适当引导他们找远离自己中心的同学。
而我的以ppt为主的课堂,投影居然也出问题了,不过还能将就着看看,本来打好的稿子也没带上,可是我还是很镇定,很自信地把课上完了,凭借学生的力量,找回自己的记忆,整个课堂还是相当活跃,但板书不是很完整,还有其他细节,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节课由于各种原因,我决定准备一节趣味地理活动课,考虑到高一大多数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差,对中国行政区划可能不是很了解,在和小组成员商量的过程中,想出了以“中国省级行政知识”为主题的课。环节一——拼图,这个是以龙泉老师的那个拼图软件为依托,分组进行,分数以系统给出的为主。环节二——接龙回答省会城市,错误的人扣除相应小组一分;当然还有预备的环节三——你演我猜,都是一些地理词汇。
作为活动课,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组织和老师的指导作用,小组成员有多有少,有的学生抱怨他们组人数多,所以第二项中错误人数多扣分就多,我突然想到我应该把加分和扣分相结合的,可是这样有可能对人少的组又不公平,不过我适当地去引导了他们的思想,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不要太在意这些小问题,既然你们已经是一个小组的了,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员,也不能说谁没回答出来就不认他为组员了,那样就太不够义气了,他们听着听着也挺有道理的,最后他们组还是确保第一了。虽然其中规则一再细化,比如其他同学不能相告,不然就会扣除小组的分数,有的小组确实在不断地扣分,不过最终大家也没有因为分数的高低而针锋相对,这也算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了,整体上开展地还挺顺利的,学生们很热情但也没有失去组织性。
只是在办了这个活动后,让我更加明白不管是一节课还是一个活动,都要充分地准备好,才是对学生和自己的负责任;要自信,在意外面前要保持冷静,因为我们是组织者,要学会稳定局面;还有在每一次的经历中就会更加了解学情,以便更好地去组织好一堂课;在相互听课评课中,吸取精华,不断改进,踏实做好每一个环节。